中亚五国国徽一次看个明白中东文化特色元素

时间:2025-06-27 08:52:45   作者:admin

  中亚五国的国徽融入了彰显地域特色的小麦、棉花和动物等现实主义基本元素,采用日月星辰等结构图式,以蓝绿白为主色调,巧妙呈现了中亚民族传统图案的装饰意蕴。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的标志和国家的象征,国徽承载了民族精神、政治信念和社会价值,是塑造国家形象与文化认同的重要工具,深刻反映了中亚各国的民族意志和国家主张。

  国徽作为国家形象的核心符号,首先在历史建构中以视觉符号形态出现,随后被赋予更深层的文化意义——代表着国家的精神面貌,承载了人们家国情怀的归属感、认同感和集体意识。尤其在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亟须一套独特的视觉设计语言诠释新生政权。在特定的政治氛围与时代美学的影响下,国徽设计不仅在视觉上塑造了各国的独特形象,也折射出相互交融的文化象征。

  星月图案作为文化的标志之一,源自两河流域的天文崇拜,并在中东及拜占庭帝国时期逐渐演变为帝国的象征,随后被奥斯曼帝国吸收,后来又被中东国家继承,成为20世纪60~70年代政治运动的文化符号,与世界融为一体。新月在文化中代表新生与希望、前途光明的力量,从新月到月圆象征着从黑暗到光明的过渡。星月图案也成为土库曼斯坦(以下简称土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乌国)国徽的重要元素。

  1992年7月2日,乌国通过了《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徽法》,正式确立了国徽。国徽上的八角星标志着共和体制,该图案由两个叠加的正方形构成,常见于国家的建筑、旗帜和徽章中。这一元素最早出现于《古兰经》,用在全文60节中每1/4结束处,以便辅助记忆。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哈国)国徽的圆形象征生命和永恒,顶部有一颗五角星。自古就被广泛使用的五角星,代表人类对真理之光和一切崇高永恒事物的不懈追求,也反映出哈国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的心愿。2024年3月,哈国总统托卡耶夫宣布,由于国徽设计过于复杂,且带有苏联风格,将很快被更换,但至今仍在沿用。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塔国)现行国徽的中央为旭日初升于帕米尔高原雪山,象征生命、光明的开始,上方有王冠和7颗五角星。王冠上的3个突起代表塔国的3个自治州——哈特隆自治州、粟特自治州和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团结一致,紧密相连。在塔吉克语中,“塔吉”意为王冠,因此,“塔吉克人”可理解为戴皇冠的民族。王冠上围绕的7颗五角星象征塔国的独立与主权。

  数字7在塔吉克文化中具有神圣意义。相传,天堂里有7个果园,被7座山隔开,每个山顶都有一颗发光的星星,因此数字7代表幸福与完美。为纪念国家独立20周年,塔国2011年在首都杜尚别建成一座地标建筑——45米高的纪念碑,其塔尖上镶嵌着国徽。

  国徽不仅是国家象征的图像符号,还通过色彩与形态承载丰富的政治和社会文化信息。中亚五国在色彩的运用上具有共通的文化基因,能以视觉动感活跃人们的心理活动与情感体验。蓝、绿和白色的意义在中亚各民族的历史上从未被淡化,它们总给人以柔和的视觉感受,抚慰情绪,并不断随着中亚各民族色彩体系的发展演变,凝聚了民族的共同记忆。

  乌国国徽中的蓝色代表蔚蓝天空与纯净的水,象征广阔世界和生命起源。蓝色也是乌国14世纪时的统治者、民族英雄帖木儿缔造的国家的旗帜颜色。白色象征圣洁与和平,抒发了人民对和平安宁的渴望。绿色象征大自然蓬勃的生机与肥沃的国土,以及乌国的教信仰、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与历史发展的紧密联系。两条红褐色细镶边象征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生命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律动。

  塔国的国徽中红白绿三色的国旗绶带缠绕着外围的麦穗和棉花,其中红色代表国家统一、塔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情谊;白色代表棉花——塔国最重要的物产之一、白雪以及塔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绿色象征教信仰及丰饶的土地,也象征繁荣和希望;红白绿条带的色彩组合也是传统的泛波斯旗帜色彩。

  土国国徽的颜色内涵深刻:绿色象征生命与和平,也是其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白色象征平静、仁慈与光明;红色代表勇敢、热情;蓝色象征智慧与团结;金色寓意财富、繁荣,这些颜色共同体现了该国的自然美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土国自独立以来已更换过3次国徽,是苏联解体后更换国徽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吉尔吉斯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的国徽中,蓝色背景象征天空,金色的太阳和白色的金雕代表光明、繁荣与力量。这种搭配不仅体现了国家的自然景观,也寓意着国富民安。蓝和金色在吉国与中亚文化中都被视为神圣和吉祥的颜色,两者结合象征国家的神圣不可侵犯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蓝与金色在视觉上和谐美观,代表天空与大地和谐统一;白与金色又突出了国徽的庄重与神圣,体现了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哈国国徽中的蓝和金色搭配极具本土文化传统。蓝色是哈萨克斯坦人喜爱的传统颜色,象征天空、和平、宁静和忠诚,也代表着哈国的浩瀚苍穹和自然风光。国徽中的主要元素,如毡房、骏马、太阳和五角星均为金色,象征光明、温暖、财富和繁荣,寓意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生活。

  哈萨克斯坦国徽中的带翼天马图尔帕尔承载着当代哈萨克斯坦人的美好愿景——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家。

  中亚五国的国徽图案源自其文化遗存、精神遗产、风景名胜和国家身份象征,这些符号在民族交往与融合中逐渐形成共有的元素。五国国徽设计将政权主体意象和抽象图案拼贴,联结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了民族传统装饰和现实主义的图景,其中小麦、棉花、毡房、图尔帕尔、呼玛鸟等或真实存在或想象构建出的动植物成为特有符号。

  自古以来,马的形象就与勇气、忠诚和力量相关。以哈萨克族人为代表的中亚游牧民族将马与猛禽相结合,创造出名为“图尔帕尔”的带翼天马,它也是哈国国徽中的关键元素之一。图尔帕尔的翅膀仿佛金色的谷穗,象征人民的勤劳和国家物质的富足。振翅的图尔帕尔不仅谱写了这个古老民族的游牧史诗,还承载着当代哈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家。国徽中间蓝和金色组成的沙尼拉克图案形似毡房天窗,寓意家庭幸福、民族和睦和国家团结,四周放射状线条既象征国家稳定,也似太阳光芒般辉煌。

  沙尼拉克图案是哈萨克斯坦及中亚游牧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图案,源于游牧民族对帐篷实用性与美学的结合。

  土国国徽的中间为蓝底、圆形,绘有一匹阿哈尔捷金马(也称汗血宝马)。据报道,此马为土国首任总统尼亚佐夫的爱马“亚纳尔达格”(在土库曼语中意为火焰山),出生于1991年,经常出现在土国的报刊上,是远近闻名的明星马,被国民广泛视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以及伟大道路的光明开端。此马还被印在土国2001年的邮票上,以及2005年版的50马纳特纸币的背面。2014年,亚纳尔达格纪念碑在首都阿什哈巴德落成揭幕。

  官方对乌国国徽的描述如下:“一轮旭日在高山、河流和鲜花盛开的山谷中升起,周围环绕着麦穗和棉花枝。最上部是一个八面体,内含一弯新月和一颗五角星。中央是一只张开翅膀的呼玛鸟。”旭日东升表达了人民对国家光明未来的美好期许,繁茂的山谷代表乌国独特的自然资源。国徽两侧由白色棉花和金黄麦穗组成的条带代表着乌国重要的产业——棉花——乌兹别克斯坦也被称为“白金之国”。麦穗是面包的象征,标志着国家的富裕和繁荣。小麦、棉花与国旗三色丝带交织在一起,象征着共和国人民的团结。国徽中心那只昂首展翅、颇具气势的鸟名为“呼玛”(也称霍马),相传是不死神鸟,终生飞行,官方称其为“乌兹别克斯坦的幸福鸟”,“它的翅膀覆盖着乌兹别克斯坦的土地”,是“鸟中之王”,是古老智慧、自由、和平、幸福、幸运和繁荣的象征,是众神的使者,是预言鸟,能预测未来,懂得天界之语,向世人传递上天的信息。

  在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的纳迪尔·德万贝吉教学校建筑中,瓷砖的装饰以鲜艳的色彩描绘了乌国神话中呼玛鸟寻找配偶的形象。

  吉国国徽外围书有“吉尔吉斯共和国”,并以麦穗和棉花装饰,象征国家富裕。中间上方为太阳在天山升起之景象,下方有一只张开双翼的白色金雕,在吉尔吉斯语中叫“阿克舒姆卡尔”。在当地的传说和民间史诗中,金雕象征纯洁和思想高尚,保护着国家的土地,也代表了吉国人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金雕背后是著名的伊塞克湖和阿拉套山脉的雪峰,雪峰之上冉冉升起的金色太阳,散发出40道光芒,象征吉国传说中的40个部族,照耀着吉国的圣地。

  作为中亚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符号表征,国徽蕴含着深厚壮美、共生共融的文化基因,设计理念中蕴含了领土认知、民族情感与历史记忆。国徽的确定正式宣告了5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世界丛林中扎根。国徽的线条搭配与色彩渲染展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兴盛繁荣的历史文化,谱写了属于中亚五国各民族的独特风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严格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不复制原创内容。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请于30日内联系,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网站邮箱;yuzhibolangzi@gmail.com 通知邮箱谢谢!